第五届天华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流动制造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又到了优秀竞赛作品展示的环节,今天我们带来的是央美建筑学霸们的竞赛获奖作品,如何通过自己的设计对抗疫情,改变生活
特别感谢
曹宇、陈文博、李俊铮、林子扬、易洋
友情投稿
《流动制造》
曹宇、陈文博、李俊铮、林子扬、易洋
中央美术学院
第五届天华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
疫情之下,以往活跃通行的街道变得冷清,以往互通邻里的社区变为防御的堡垒。在无数塔楼组成的城市里,流动意味着病毒的传播,这无疑将城市分隔的壁垒再次强化。这也禁锢着我们的身体、我们的交往、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交通。因此,城市必须流动起来!但这种流动绝非意味着任由病毒蔓延,而是通过建筑基础设施的重构、数据信息监测体系的架构将个体的流动透明化、合法化、可控化。旨在恢复人们在疫情下真实的交往与连结,表现透明性——流动可视化、及时反馈、打破边界。
《时代周刊》封面的这个美团小哥是疫情之下流动性的缩影。中国社会处于高速流动的环境中,流动性作为最普遍的公共空间属性影响着亿万人口。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普遍采取的措施是项飙所说的“板块式反应”,呈一体性、片区式的封锁流动。这使得公共空间处于荒废的状态。因此,便引发了我们对于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疫情下建筑学可以发挥什么作用重构公共空间呢?我们如何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控制疫情的传播呢?我们该如何建构出值得信赖的疫情常态下安全、合法、值得信任的流动制造体系呢?信息技术又如何交融?我们选择疫情爆发时影响较严重、人口流动强的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花园社区,以此作为实验模型,探索后疫情时代流动性的重构。流动下,传统建筑的边界将被彻底打破。
我们的概念——“流动制造”,也是我们对本次大赛“无界”的解题。“流动制造”来源于疫情前后“公共空间”与“家”之间承载功能异变所致的具身流动性危机。人们从疫情前对都市公共空间进行积极“环境调控”的都市游牧民状态转变为社区防御状态,人与人之间真实性的连结被迫舍弃。我们呼唤一种透明、纯净、可视化的、可瞬时反馈的建筑作为人们真实连结、交流的载体,其如同可呼吸的机器,安全高效地制造人口流动。
2.设计体系
在流动制造的概念引导下,可将流动制造系统分为三种:分别是人口流动、资源流动、数据流动。人口流动板块将直接影响实体建筑空间,人口流动透明化、不同人群流动行为量化、公共社交分散化彻底重构公共空间的基础设施,使得个体流动安全合法;而资源流动板块将依附于建筑体,根据流动热力分配资源以及疫情常态化下的建筑部件回收与再利用;数据流动板块对人口流动与资源流动实时监控,将数据信息可视化。总之,流动制造系统使得疫情常态下的流动性可控、富有韧性且信息化。
通过流动的透明化和不同个体流动的交织与重组,实现个体行为可视化与空间量化。与此同时,带来住宅楼平面与竖向交通的重组。另外,设立流动中转站,对人口、资源、数据进行调控。
将这三个不同策略应用到武汉社区,每个十字路口插入一个中转站,来适应街道形态。
1.空间与行为
设计策略上以空间与行为、结构构造、媒体表现三部分作为对流动制造的回应。
首先在空间与行为中,从人体模度出发,将行为与功能作为空间类型切入线索。以上是空间形态生成前思考,切入疫情期间日常的记录,从新的思考和对过去种种的镜像进行反思。对于空间组合上基于行为的丰富性产生便捷,多样,嵌套重叠的空间。管道本身也是对于建筑地面,屋顶,墙壁的模糊,是室内外的抽象溶解,由此形成两种基本类型,一个是对单元管道进行增减,二是将几个单元并置,错位,形成多样场景的丰富性。
2.结构构造
整体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上部分是拱形管道结构(主要用于人的通行),中部的桥跨结构主要用于布置轨道交通等,下部分由模块化的立方体钢结构构成。其中,大中型的管道设施多布置在城市主次干道,柱体的基础部分设置在城市道路中心的绿化带中,小型管道设施多布置在建筑物与大中型管道之间以作为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过渡连接。通过在柱体顶部设置形式多样的盖梁以实现不同尺度管道之间的组合。垂直交通连接分为两种,一种是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自动扶梯,另一种是柱体结构与垂直电梯的组合。如图所示单元体之间通过电子可控的弹簧销钉,固定上下穿插形式的组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管道之间通过传动装置在管道两端连接处设有保温密封条的伸缩构件,以保证管道单元连接后的保温隔热性能;管道内设置可控连接的通风系统以及设备所需的集合接头,以保证管道单元连接后的保温隔热性能;管道顶部设置有可移动设备,主要具有更换损坏设备、储藏零件、显示及播报信息、检修管道以及协助管道更换等功能。
基于界面的数据流动与资源流动,以不同形式满足流动制造系统的基本需求,而中转站正是两种流动的控制与调配中心。
3.数据流动及媒体表现
通过数据,环境调控和流动的表现将受众的感官最大化,这加强了系统内部的体验和共同感受。
显示综合系统
除显色及信息系统外,泡泡装置可灵活附加的工作模式能够保证系统内部环境控制的多样性以及主体在特殊情况下的基本流动性。交互投射装置消解了系统的部分局限。
展望流动制造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疫情视角不同时期的语境,系统在疫情非爆发时期下拥有两套处理模式。在持续散点时间模型下,开放的流动制造系统本身及可逆的改造能够平衡都市游牧问题及自身结构,创造场所纪念性与持续流动。
而在后疫情时代,长间歇性的时间模型中,流动制造系统可被拆卸,拼接零件单元可被用作城市插件及贫困地区改善生活质量的场所,继续完成流动制造的使命。
无界,并不是建筑实体空间上的没有边界,而是更深入地思考疫情状况下人与人的界限和阻碍是什么?重新面对界限,以透明可见的建筑语言冲破界限,以此作为载体,实现你我之间的“流动”,人与人之间的连结,人与城市的脉动。
Q1:设计中如何体现的“无界”?
答:我们理解的“无界”并不仅仅是建筑空间实体上的没有边界,而是疫情条件下人与人、人与城市关系间的交织状态。人与人、人与城市真实身体性的体验是不可被边界阻断的。首先,“制造流动”就代表着运动状况下物理空间边界的打破;其次,通过将人口、资源、数据流动的可视化、透明化与公开化,其实是建立了疫情状况下,人类社会新的信任机制,放下疫情导致的人们之间对于健康安全的彼此提防导致的心理隔阂。重新面对边界,以透明可见的建筑语言模糊边界,以此作为载体,实现“流动”,连结,脉动。
Q2:图中看起来生硬的横竖交错是否形成了新的阻碍?
答:首先,我们采用透明管道式的建筑语言把平时人口流动所需的物理空间实体量化了。这在平时我们是忽略不见的,因为我们的流动都依附于各种各样的城市基础设施,正因如此,就导致了流动具有模糊性与藏匿性,这也是人们对于流动所隐藏的病毒传播的恐惧所在,正如半年前国家所倡导的“就地过年”。而我们的设计方案,将所有流动的信息清晰透明地分布在我们可以看见的空间里,去进行全方位的环境调控与信息检测,瞬时反映在建筑媒介上,遇到疫情也可切断连接,及时预警,便捷更换。另外,我们也设计了针对日常生活行为所需的不同的建筑空间,促进了人们疫情下的安全交往,也有私密性与公共性的考虑。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实体空间是打破了阻碍,而不是把人们框起来形成新的阻碍。
Q3:可操作性(成本问题)如何体现?
答:首先,我们渴望创造一种新的基于疫情的新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偏向于概念性的思考。其次,我们积极地尝试着用建筑语言去实现它,包括装配化的单元、可便捷搭接的桁架、工业机器美学的插件等。另外,在材料上也考虑支持负压的材料,也具有可持续性。我们的设计立足于疫情较严重的社区空间,其范围是比较集中的,而不是摊开式的。并且可以与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如过街天桥、立交桥等交通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另外,我们的设计是作为家与其它公共空间通行的可监测容器,确保流动的安全性,并不是彻底代替现有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公共空间。对于疫情后的留存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了建筑的可持续利用,可以及时拆卸供不可预见的灾情使用。或者是,对于建筑单元的重新利用,作为城市插件或是公共空间分散到城市中,作为此次疫情的纪念碑,另外也可参与到贫困地区的临时应用上,继续发挥作用。
最后再次感谢 曹宇、陈文博、李俊铮、林子扬、易洋 的友情投稿!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高校设计课项目赏析:
1. 本科作品
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设计课:13步走向媒体建造
北京林业大学2019级梁希班课程作品展丨鼓楼外大街城市广场设计+菜市场改造
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2018级课程设计展丨西家大塘社区美术馆设计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9级《建筑设计及原理 (1-1)》课程评图及学生作品展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7级课程设计:循环综合城市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学2019级课程设计:社区中心组群规划与建筑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8级课程设计作业 | 逆向迭代——五联西苑的有机更新
RC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2021WIP(Work In Progress)展
AA建筑项目分享 | 具有地质意识的建筑设计方案到底好不好?
谢菲建筑RART 2作品分享 | 分裂的城市“麻烦代名词”如何用建筑手段治理?
STUDIO成果分享 | 纪念性景观 Memorial Landscape- Poetic
2. 研究生作品
高校录取项目赏析
UPennxTUDxNUS录取 | 治愈底层生活中被遗忘的场所
UPennxTUDxNUS录取 | 拯救来自世界尽头的岛屿——基里巴斯
TUDxUMichxCMU 录取 | Beyond the visible,空间权力的寓言
竞赛项目赏析:
1. 国内竞赛
“向海而筑”佳兆业国际乐园生态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漂浮的蓝洞
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清园春韵---“新宋潮“特色文旅体验中心设计
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银色田茂 情动预愈--全龄友好的村落式银发小镇再塑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银奖作品 | 生活与生鲜——平疫结合的菜场改造:东南大学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铜奖作品 | 围墙5.0——健康社区神经末梢: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 | 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作品 | 多维共生的模式语言: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昆山之路·美好朝阳” 城市设计竞赛街区更新设计项目作品展示
2020第六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金奖作品赏——未来神仙城市设计
2019第六届紫金奖·金奖作品: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银奖作品:第三幼儿园——住宅架空层遐想
2019第六届紫金奖·铜奖作品:荐读 | 巷世界——书院门巷景观更新设计
2019年AIM安宁金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竞赛入围作品: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
2019年广州人民桥北桥头堡桥底空间设计第一名作品:红色港湾
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 | 多功能适老购物车:属于老年人的便利购物方式
2. 国外竞赛
科索沃普里什蒂纳体育馆(PRISHTINA SPORTS HALL)设计竞赛
Alison Brooks Architects 赢得剑桥霍默顿学院入口建筑与图书馆设计竞赛
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深度解读——衍聚-倚巷折坊(10°空间)
舒适谷(Coziness valley)国际竞赛获奖作品—Moving Fish Park
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深度解读——迷宫城市(骆肇阳)
2021普利茨克奖得主LACATON&VASSAL曾经的广州博物馆投标文本
上海国际设计周未来之星中国设计奖 TOP 100 LIST 正式发布!
2019年幸福古村泛博物馆竞赛一等奖作品:Below the river
2019年塞内加尔KAIRA LOORO“和平馆”国际建筑竞赛提案作品:同一个屋檐下
项目分析:
麦稞作品 | 露香园·缘起:交互影像下的“园”中传奇“顾事”
森林Park+,共享垂直校区 | 重庆柏溪校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方案
Diller Scofidio + Renfro:“最不可思议”的建筑
DA!作品《引力的影子》落天长江文化艺术周,以艺术之名 “还重庆以蓝天”
2021英国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新作问世 | 即BIG,隈研吾之后再塑温哥华天际线
GWP 新作 | “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杭州临安·风之谷户外自然学校
矛盾之“间”|The ‘room’ between of contradictions
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新锐设计师如何在Benoy新作上讲海豚故事
Masdar城市入口设计,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
最新行程 | 寻美杭州8大地产项目,探索极致美学空间【环球建筑】
设计师项目:
高田浩一新作:上海太阳能树市场,32棵太阳能“树”供电的有机建筑
MUDO 孙树瓅:当你运气不太好的时候——两个以退为进的设计故事
杨东子:疫情下的设计思考——MILESTONE里程碑|广设学院新春巨献